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邓思殷(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60例 LD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胶原酶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疼痛评分、椎间盘突出指数(IDH)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时,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和I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LDH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疼痛评分和IDH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胶原酶注射治疗。
关键词:胶原酶;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良反应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部、臀部、大腿后方及小腿疼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胶原酶溶盘术为治疗LDH患者的常用方式,能有效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出现反复。臭氧能破坏髓核基质中的蛋白多糖复合分子使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含量降低,进而使髓核细胞渗透压下降、水分流失,导致髓核萎缩。本文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LDH患者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LDH,且为单个椎间盘突出。排除标准:腰椎滑脱或钙化者;马尾神经严重损害者;精神病者;合并其他心、脑、肾等重大器质性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8~47岁,平均(43.23±3.46)岁;病程2~6年,平均(4.21±1.39)年;突出位置:L3~4间隙3例,L4~5间隙14例,L5~S1间隙13例;突出物矢径2.97~7.25mm,平均(5.42±1.65)mm。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48岁,平均(44.11±2.96)岁;病程2~6年,平均(4.36±1.24)年;突出位置:L3~4间隙2例,L4~5间隙16例,L5~S1间隙12例;突出物矢径 2.82~7.28mm,平均(5.58±1.53)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胶原酶注射治疗。嘱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常规CT扫描,标记腰间盘突出位置,取7号8cm 穿刺针向内倾斜 20°~30°进针,突破黄韧带直至阻力消失,进入硬膜外间隙,缓慢进入突出物内1/3,记录进入深度,退出至突出物表面注射2%利多卡因3mL和地塞米松5mg进行麻醉,无不良反应20min后,注射胶原酶(使用5mL生理盐水稀释,突出髓核<5mm的患者使用1200U,突出髓核5~10mm的患者使用1800U),注射完成后退针消毒。
研究组采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先进行臭氧注射,嘱患者取俯卧位,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麻,进行常规CT扫描,对腰间盘突出位置间隙进行标记,在CT引导下用10mL 注射器经穿刺针向盘内推注45μg/mL医用臭氧气体10~15mL,反复推送使臭氧与髓核充分接触,之后退针至椎间盘外,向周围组织内再次注射臭氧气体5~10mL,行臭氧注射20min后,进行胶原酶注射。
两组术后指导患者俯卧位卧床8h,1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出院后按计划进行腰背肌锻炼,6个月内禁止剧烈活动。
1.3 观察指标
(1)术后6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采用优化版 MacNab 评估。优:无痛、无运动功能受限,能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偶发非神经性疼痛,症状减轻,能参加轻体力的工作;可: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改善,但仍为残废和(或)不能工作;差:有持续的神经根受损表现,术后症状反复发作,需要进一步行手术治疗。(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于术前及术后 1、3、6 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3)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椎间盘突出指数(IDH)水平。IDH=(突出间盘矢状径 × 横径)/(椎管的矢状径×横径。(4)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x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n(%)]
2.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3、6 个月时,研究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x±s )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IDH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 ID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 IDH 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及术后 6 个月 IDH 水平比较(`x±s )
2.4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其中尿潴留1例,头痛1例;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其中感染1例,腰椎疼痛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0,P=1.000)。
LDH患者早期多出现腰痛或坐骨神经痛,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胶原酶溶盘术治疗 LDH,但单一使用胶原酶溶解,其溶解程度易受到突出物与周围的粘连程度、药物扩散浸润度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臭氧是一种具有止痛、消炎作用的强氧化物,能氧化髓核中大分子结构蛋白多糖,使髓核体积缩小,减轻椎间盘突出对周围神经的压迫。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3、6个月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为,臭氧可间接引起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回流,减轻神经根水肿,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同时胶原酶能使突出的髓核缩小,进一步减轻疼痛。两者联合应用可改善LDH患者的腰椎功能。
IDH通常表示椎间盘突出物体积的大小,其水平越高则表明突出物体积越大。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IDH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胶原酶可水解胶原分子而有效溶解突出的髓核组织,减小了突出物体积。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臭氧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LDH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疼痛评分和IDH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胶原酶注射治疗。
----本文摘自《中国民康医学》2021年12月第33卷半月刊第23期
臭氧也俗称三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分子O3,分子量48,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极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分解周期为25分钟左右。在常温下,臭氧是一种天蓝色腥臭味气体,液态呈深蓝色,固态呈紫黑色。它存在于大气当中,自1840年德国化学家舍拜恩在电解稀硫酸时发现了以后,就陆续被广泛的应用于公共卫生及医疗卫生等领域。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