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钱游伷 蔡舒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疼痛科)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消融术组(n=40,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联合治疗组(n=40,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臭氧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腰椎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射频消融术组;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术后各时间点联合治疗组JOA、VAS评分优于射频消融术组,IL-6、IL-8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射频消融术组(均P<0.05)。
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臭氧;腰椎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腰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是微创治疗,目前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包括胶原酶溶解术、臭氧注射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机制是椎间盘突出会对神经根产生直接的机械压迫,其次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及免疫反应会引发炎症因子释放炎性介质导致神经根充血、水肿、纤维变性,单一的治疗手段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效果欠佳。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将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案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和临床依据。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射频消融术组(n=40)和联合治疗组(n=40)。射频消融术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1.48±7.28)岁;病程11月~10年,平均病程(4.47±3.23)年;疾病类型中央型25例,外侧型2例,椎间孔型13例;病变部位L3~L4 1例,L4~L5 9例,L5~S1 30例。联合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1.81±7.54)岁;病程11月~10年、平均病程(4.89±3.56)年;疾病类型中央型25例,外侧型2例,椎间孔型13例;病变部位L3~L4 2例,L4~L5 9例,L5~S1 2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单发型,腰痛等症状体征明显,保守治疗时间>3个月且无效果,有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合并腰椎不稳、椎间盘钙化、椎管狭窄、畸形、肿瘤等其他腰椎或脊椎疾病者;有腰椎手术史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器质性疾病者;合并麻醉、手术禁忌证者;免疫系统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射频消融术组采用CT引导下进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患者于CT检查床上腹部垫枕取俯卧位,CT对腰椎检查并定位病变位置,同时确定进针位置、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进行穿刺,穿刺点多选择在病变间隙棘突正中旁约8~10cm位置,角度为40°左右,深度10 cm左右,CT下确定穿刺成功后取出针芯,之后经穿刺针将等离子刀头穿入髓核;之后从对侧纤维环内层至进入侧纤维环内层进行顺时针处理,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重复操作数次,术毕,拔出穿刺针,用无菌敷料覆盖针眼,安返病房。
2)联合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进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离子射频消融术方法同射频消融术组,术后拔出离子刀头,采用10mL注射器将40μg/mLO3的O2-O3混合气体的经经穿刺针套筒缓慢、均匀地注入椎间盘内,推注5mL后停止注射,术毕,拔出穿刺针,用无菌敷料覆盖针眼,安返病房。
1.4 观察指标
两组均随访3个月,对两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疼痛改善情况、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8进行对比分析。
治疗效果采用Mac Nab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患者直腿抬高>70°,疼痛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为优;患者直腿抬高>70°,疼痛等症状体征得到显著改善,但会偶有不影响工作生活的不适为良;直腿抬高较术前改善但<70°,疼痛等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但仍会出现运动限制现象为可;未达到以上标准为差;总有效率=(优+良+可)例数/总例数×100%。
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进行评价,得分范围0~29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好;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得分范围0~10分,得分与疼痛呈正比。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4mL,置于含肝素抗凝剂的离心管中,摇匀、离心、分离血清,-70℃低温保存备检,采用ELISA法测定IL-6和IL-8活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射频消融术组(表1,P<0.05)。
表1 疗效比较结果 [n(%)]
2.2 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联合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射频消融术组(表2,P<0.05)。
表2 JOA评分比较结果 (`x±s)
注:a)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射频消融术组(表3,P<0.05)。
表3 VAS评分比较结果 (`x±s)
注:a)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IL-6和IL-8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IL-6和IL-8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联合治疗组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射频消融术组(表4,P<0.05)。
表4 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和IL-8水平比较(`x±s,ng·L-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外伤及积累性劳损等多种因素导致的髓核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等对周围神经、血管、脊髓等造成刺激和(或)压迫引发的以腰痛及腰、腿部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好发于男性中青年,近年来随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等发生改变,久坐、运动少是多数年轻人的主要特征,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人群趋于年轻化。该病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社会生产及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导致腰部及下肢活动受限。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开放手术治疗及微创治疗等,保守治疗只适合症状较轻患者,中重症患者效果不佳;开放手术创伤大且有损伤神经等其他组织的风险。因此,目前提倡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其具有气化消融和热凝的双重作用,通过在局部产生热效应,高温改变局部病变组织进行损毁,消除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臭氧可通过自身强大的氧化能力破坏髓核细胞,最终达到降低盘内压力的目的;同时,臭氧进入体内还具有镇痛、降低炎性反应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将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射频消融术组;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腰椎功能及疼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术后各时间点联合治疗组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射频消融术组;两组术后IL-6和IL-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术后联合治疗组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射频消融术组(均P<0.05)。
综上所述,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但由于臭氧注射治疗范围有限,如果炎症累及腰丛神经,因治疗仅限于椎间盘或硬膜外腔,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另外,本研究是对小样本短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因此后续仍应对大样本远期疗效进行评价,以期为该治疗方案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本文摘自《上海医药》2022年第43卷第05期
臭氧也俗称三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分子O3,分子量48,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极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分解周期为25分钟左右。在常温下,臭氧是一种天蓝色腥臭味气体,液态呈深蓝色,固态呈紫黑色。它存在于大气当中,自1840年德国化学家舍拜恩在电解稀硫酸时发现了以后,就陆续被广泛的应用于公共卫生及医疗卫生等领域。
【免责声明】文章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与讨论。文章内的配图仅为示意图,且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山东前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