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
内热针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
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临床表现以腰痛为主,并伴有腰部活动受限、腿部疼痛酸胀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该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急性腰伤后遗症等。若不及时治疗,病程迁延可加重肢体活动受限症状,甚至影响肢体末梢循环,导致肌肉萎缩。
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作为一种病程长且复杂的疾病,临床治疗多采用西药和物理疗法。然而,长期依赖西药治疗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促使人们开始寻求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中医疗法因其安全、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正逐渐受到广泛认可。
内热针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医疗法,它将现代恒温加热技术与传统针法松解相结合。该技术按照人体解剖学和经穴理论,将针刺入肌肉激发点,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神经感受器过度敏感所导致的慢性软组织疼痛。杜娟为证明内热针技术对各类软组织疾病的治疗是否具有显著效果,能为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做出以下研究。
治疗前需确保患者心电图等相关指标正常,降低手术风险。(1)俯卧位姿势接受治疗,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可在患者腹部下方放软垫;(2)根据患者主诉疼痛区域,在疼痛区域相对应的腰段脊柱棘突间隙旁开1.5—2cm处定点,并确保2.0cm左右的进针间距;(3)做好常规消毒铺巾工作;在每个布针点依次用0.5%利多卡因皮下注射作局部麻醉;(4)使用无菌内热针(0.7mmm×170mm)针尖朝向脊柱区垂直或斜刺进针,遇到紧张挛缩的组织,可行小幅度提插松解,针尖到达腰椎椎板或关节突骨面后留针;(5)加热。在完成各穴位进针后,连接内热针治疗仪,设置温度为42℃,持续加温时长为20min;(6)治疗结束后,拔出内热针,针孔局部按压止血1-2min,每个进针点再次碘伏消毒,嘱患者针孔处禁水2天,注意清淡饮食,出现异常及时反馈并处理。1次/周,连续治疗1疗程(4周)。
异常情况处理:(1)针刺前情绪安抚。部分患者对内热针疗法了解度较少,可能会出现紧张等心理。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治疗前情绪安抚工作;(2)晕针处理。受到身体虚弱、紧张等因素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慌、精神不振等异常症状,严重可导致患者昏迷。为此,应停止治疗并起针,以卧位姿势休息可恢复正常,若出现严重症状立即行吸氧甚至气管插管、心血管活性药维持生命体征等抢救措施;(3)血肿及感染。出针后患者针刺部位若出现肿胀等感染问题,应进行及时处理。首先,全程操作应坚持无菌,于起针按压且无出血后为患者消毒,减少感染。针对患者出现的皮肤青紫等症状无需针对处理,可自行恢复;若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或血肿明显,则是需要使用止血带或冷敷等操作进行处理。
内热针的使用有助于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针体导热效能好,精准定位病变组织产生热能刺激,促进该区域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实现通则不痛,从而提升疗效,同时选择激痛点,实现对患者病变部位的靶向治疗,起到促进炎性吸收、松解粘连、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疼痛等效果。
内热针是对中医传统疗法“温针”的新发展与进步,是一种更特殊的针刺手法。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是上海伤科陆老对针具的创新应用,实现了对软组织疼痛患者症状的有效缓解,临床疗效得到提升,也进一步推动陆式针法的发展。后有骨科学家选用银质针从软组织疼痛分布状况、特点等角度为患者进行治疗,并在临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银质针尽管临床疗效相对较显著,但也有一定不足,患者可能因银针导热不均等问题而被烫伤,还可能会因温度过低而降低疗效。为实现对银质针优点与不足的平衡,需选用更适宜的导热材料。内热针即内热针治疗仪是特质的工具,能够连接针体与设备,稳定针体温度的同时实现对温度的精准调控。该设备及针具的设计能够确保针体下方3/5-4/5部位产生热能,进针后达到患者病变组织,通过内热针产生的热能对患者肌肉、神经等组织产生刺激,促进气血循环。在大量实验和研究中也能够发现,内热针的运用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加速软组织修复,通经活络,松解肌肉,降低患者身体疼痛感。
——文献节选:杜娟.内热针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与讨论。文章内的配图仅为示意图,且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