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臭氧治疗仪_三氧治疗仪_内热式针灸治疗仪_内热针治疗仪-山东前沿医疗

网站首页 > 技术支持 > 内热针应用

针刺联合内热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1例

针刺联合内热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1例

王梅,白妍,车桂彦(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项背肌筋膜炎是发生于项背部肌肉和筋膜的一种非特异性无菌性炎症,以项背部肌肉僵硬、痉挛、活动局限及弥漫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劳累后及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且容易反复发作; 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工作时姿势的持续时间增加,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升高。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拔罐、推拿、康复等,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病程较长、局部可触及结节、条索者起效慢且容易复发。近年来,内热针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观察了针刺联合激痛点内热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2例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007%2Fd8db6e51j00r0l9pb000rc000hs00ap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jpg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均为就诊于本院针灸三科门诊或住院的患者,按前来就诊顺序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63 岁,中位年龄41.6岁; 病程最短50d,最长4年,中位病程8.8个月; VAS 疼痛评分( 6.89 ± 0.75)分。对照组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 岁,最大64岁,中位年龄41.9岁;病程最短52d,最长3. 5 年,中位病程8. 9 个月;VAS 疼痛评分( 6.91 ± 0.73) 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项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2) 年龄为18~ 65岁; 3) VAS 评分3 ~ 8 分者;4) 入组前1 周内未使用过止痛类药物者;5) 近期未进行相关治疗干预者;6)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按照要求完成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1)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2) VAS评分<3 分或>8 分者;3) 合并项背部皮肤软组织损伤者;4) 患有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者;5)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 不能配合针灸者;7) 凝血功能异常;8) 不能耐受内热针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选取压痛点及相对的夹脊穴。选择相应规格的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 后出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激痛点内热针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皮肤,医者先在项背部督脉、颈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寻找压痛点,压痛点之间的间隔约为2cm。先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针体直径为0.5mm,长度为40~80mm( 根据具体部位选择合适长度) ,沿上述标定部位针刺,进针经皮肤及皮下组织,达到肌肉内或筋膜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以针感强烈为宜。布针完毕后,针柄连接内热针治疗仪,设定加热温度40~45℃,加热时间20min。治疗结束时,拔出内热针,以无菌敷料压迫针眼,观察无活动出血后,常规碘伏再次消毒1次。针刺时应注意避开内脏、血管和神经; 温度调节最高不应超过50℃。两组患者均5d 治疗1次,以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背肌筋膜炎”有关标准判定。

2.3 观察指标

1) 疼痛VAS 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VAS 评分进行评定。2) 颈部残障指数( NDI)评定:共10个问题,每项记0~5分,总计50分,分值越高表示颈部功能越差。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分别采用 t 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数据) 和非参数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 ; 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 ]

1636939819689218.jpg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 05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 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 评分及NDI 比较( `x±s,分)

1636939831557977.jp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比较,* P<0. 05

4
讨论

项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的项背部软组织劳损,西医认为本病形成多因单一姿势持续较长时间导致项背部肌肉及筋膜长期处于一种受到牵拉的高张力状态,筋膜受损后出现一系列的炎症、水肿,久而久之发生纤维化改变。肌筋膜分布其间的感觉神经由于受到致痛物质的刺激以及炎性水肿的压迫而出现疼痛,并随着肌肉活动时所受的牵拉等再次引起疼痛,而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会造成局部缺血,从而加重局部的炎性改变,形成炎症-疼痛的恶性循环,使本病迁延难愈。

该病属于中医学“筋痹”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风寒湿邪客于经脉,或慢性劳损伤及经脉,而致足太阳经脉的项背段气血凝滞而产生,表现为挛急、疼痛、强直等症。内热针疗法临床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是以病变局部压痛点分布为依据,同时结合解剖位置进行排针。内热针的作用效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可触及到压痛的结节及条索,起到械松解作用,降低局部压力,软化结节及条索,防止粘连形成,解除肌肉痉挛。二是通过针尖温度将热量导入病变组织深层,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性反应消退,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受损组织的修复能力,从而实现缓解项背部的疼痛症状。内热针方法集合了针刺、小针刀、温针灸等多种方法的优点,而相对小针刀治疗创伤小,同时与温针灸相比,温度更加可调可控,能够实现其通筋经、消肿胀之功,从而起到温阳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个疗程后,观察组以96.8% 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0% 的临床总有效率; 且在VAS 评分比较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 P<0.05) ,在NDI 功能障碍指数方面,观察组改善也更为显著( P<0.05) 。由此说明,激痛点内热针联合针刺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项背部功能,提高患疗效。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年7月第27卷第4期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05-2019, Shandong Qiany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前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07146号-11578036291996593.png   20220307160206.png  鲁公网安备 37039002000468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鲁)-非经营性-2018-0330

未.jpg"和“前沿”为山东前沿医疗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

疼痛科医用臭氧治疗仪厂家-内热针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内热针-山东前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