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临床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临床疗效分析
周立志 张安东 王婷婷 周雪添 穆敬平(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康复综合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腰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腰椎活动度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d、1周及6月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6月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6月腰椎活动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特殊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内热针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临床操作安全易行,疗效较好。
关键词: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内热针治疗;超声引导
腰痛是最常见的疼痛综合征之一,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和电子产品的使用,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慢性反复发作。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的一种,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影响疗效。据统计,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在腰痛中占比15%~45%,因其疼痛性质缺乏特异性,现常采用神经阻滞、射频、针刺等方法治疗,可以起到局部消炎的作用,往往疗效不明显,且容易复发,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内热针疗法是在温针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电脑温控及特制针具,将特制针具刺入人体腧穴和(或)肌肉处,然后加热针具治疗疾病,是治疗软组织疼痛的利器,可松弛肌肉,降低神经兴奋性,提高疼痛阈值,从而缓解疼痛;还可抑制患者炎性因子,改善疼痛介质指标,提高肌肉功能。大量临床实践也证实,内热针可有效缓解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但目前对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内热针治疗的具体靶点、有效性和安全性鲜有报道。我科采用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30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确诊为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内热针组(研究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72岁,平均(48.53±6.72)岁;病程(0.73~40.23)月,平均(19.61±9.63)月;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9~75岁,平均(49.41±7.43) 岁;病程(0.51~39.54)月,平均(18.41±8.31) 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慢性腰痛,病程超过50d,可伴臀部(或/和大腿部)的疼痛,但痛感不超过膝关节以下部位,不完全按照神经根分布区域扩散;无下肢皮肤感觉、神经反射以及肌力异常情况,腰椎X线、CT、MRI检查无明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表现;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的横突根部有明显的压痛点,深压痛感向主诉痛区呈放射性分散。
1.3 纳入标准
病程>60d;因病初诊,无相关治疗史或手术史;无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损症状。所有患者均行腰椎X线或CT、MRI检查,自愿参与临床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⑴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⑵腰椎X线、CT、MRI等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结核、肿瘤骨折、脊柱侧弯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⑶治疗部位皮肤受到感染,或出现深部肿胀者;⑷合并有糖尿病、血液病、心脏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
1.5 脱落标准
⑴中途自动放弃或自行停止治疗者;⑵因不良事件被迫结束治疗;⑶无不良反应,但因其他无法预料的客观因素导致治疗中断;⑷未按试验方案治疗;⑸试验期间联合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干扰试验疗效评价;⑹试验过程中依从性差。
1.6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神经后支支配区域内热针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标记患者疼痛部位的腰椎棘突,然后再次消毒备皮,将耦合剂涂抹在标记部位后,使用超声诊断仪于患者腰骶部行低频凸阵超声探头(1×7.5MHz)探查,明确棘突间隙与棘突位置,使用记号笔标记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小关节部位后,确定腰椎穿刺节段。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后,使用神经丛刺激器针确定目标靶点,即刺激器针尖位置到达上关节突与横突交界处,使针尖纵轴与腰神经后支保持平行,然后对患者进行50Hz的高频刺激,在患者腰椎局部出现麻、胀感后给予2Hz的低频刺激。为避免刺激器针尖到达腰神经根,在操作过程中确保刺激器同侧下肢的运动与感觉均不能引出。穿刺靶点确认后,使用内热针进行治疗,在疼痛部位局部上下两个腰椎节段的腰神经后支附近的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处布针(内热针温度为43℃),治疗20min后将内热针拔出,针眼处按压3min,间断冰敷5min。本组治疗以7d为1个疗程,第1、7天各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1疗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组。穴位选用双侧L2~4夹脊穴、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委中穴及阿是穴,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毫针(0.25mm×40mm)垂直进针约30mm,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10min行1次针,留针30min。本组治疗以7次为1个疗程,1次/d,治疗周期为1疗程。
1.7 疗效观察
1.7.1 临床疗程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标准为:⑴痊愈:自诉无任何疼痛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⑵显效:自诉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响。⑶有效:自诉疼痛症状有效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无法从事原有的工作及生活。⑷无效:自诉疼痛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2 观察指标
于治疗后1d、1周及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分别行腰部疼痛评分评估。其中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具体评分标准为: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睡眠等。腰椎活动度参考日本矫形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腰痛评分中日常活动受限度评估方法,具体从包括平卧翻身、站立、洗漱、前屈、坐位1h、举重物、行走、膀胱功能,共14分,每项2分,其中膀胱功能正常0分,异常扣分。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脱落病例。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内热针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比较
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治疗后1 d、1周、6月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 d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周、6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内热针治疗缓解疼痛的效果好,且远期疗效好。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6月的腰椎活动度,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6月研究组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x±s)
2.4 安全性评价
研究组与对照组60名患者血压、脉膊、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指标未出现异常;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出现针刺后局部血肿1例,按压针眼后,血肿及瘀斑症状消失;研究组无不良反应的发生。从生命指征和不良反应的监测记录可以看出,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应用于临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近年来,慢性腰痛的患病率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逐渐成为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其脊神经后支的解剖密切相关。
腰脊神经后支是腰痛的主要神经传入通路,由于腰脊神经后支前段恒定行于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侧,在走行过程中紧邻椎间关节及横突间韧带,同时通过骨纤维管,故腰椎椎间的关节病变、韧带损伤或骨纤维孔内径的改变,均可刺激、压迫该神经从而导致急慢性腰痛,部分还可引起臀部及下肢疼痛,但疼痛部位鲜有过膝。腰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在各自的行程中,都分别经过骨纤维孔、骨纤维管或穿过胸腰筋膜裂隙,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孔、管、裂隙可保护其内的神经、血管,但由于其通道结构窄小且周围组织缺乏弹性,很容易使上述通道结构变形、变窄,另外腰部活动度大,反复刺激,易使局部筋膜释放炎性因子继而发生粘连,影响其保护功能而导致腰脊神经后支痛。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痛点封闭、针灸、推拿疗法、物理因子治、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来缓解慢性腰痛患者的腰痛症状。但由于药物疗法的不良反应,再加上慢性腰痛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因此,寻求新的、更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肌骨超声技术是疼痛领域的一项有效诊疗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在超声引导下,能清晰辨认肌肉、神经、韧带、血管等解剖结构,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精确靶点。由于超声技术操作灵活,可实时动态监测治疗全过程,且对患者、医生均无辐射伤害,因此,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射频微创、针刀、内热针、注射等治疗疼痛疾病的方法被临床医生广为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疗效。
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实现了内热针在实时引导下可视化操作,能明确反映肌肉、骨骼、肌腱的显影情况及与健侧相比的病变程度,能实时监测内热针进针的区域,动态完成局部粘连部位的切割分类,及时避开神经、血管等组织,充分松解卡压的后支神经,达到精准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本试验结果也表明,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比传统针刺方法无论是在临床疗效、VAS评分还是腰椎活动改善上均有优势,能减轻疼痛,改善功能,远期疗效更好,无不良反应发生,为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其大样本研究及相关作用机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摘自《湖北医药医院学报》2023年第42卷第01期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与讨论。文章内的配图仅为示意图,且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山东前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售后电话:18678190110
网站:www.zam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