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腰椎间盘各部分发生退行性改变,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进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发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CT和MRI虽常用于诊断,但无法准确展示患者疼痛部位及范围,且费用较高。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逐渐得到应用。邓艳霞等为验证通过红外热像图进行功能及疗效评定,该技术是否能有效检测患者疼痛部位的温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故选取了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观察,具体试验操作如下。
于术前1~2d、术后3d、术后3个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治疗的患者进行双下肢的红外热成像检测: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时,将环境温度统一控制在22℃左右,湿度控制在60%,患者在检测之前需要将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稳定情绪。在检测期间患者需要与热像仪呈背对关系,双手举起,双脚与肩平齐。
患者经过微创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一明显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医学数据的记录上,更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体现。通过热红外成像技术的观察,患者能够直观地看到治疗带来的积极变化,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也为患者提供了患侧下肢温度和健侧温度对比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与红外热像图温差对比,结果显示红外热像采集双下肢皮肤的温差术前与术后比较明显下降。红外热成像技术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治疗情况,这对于治疗过程中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其高敏感性的特点,正逐渐在疼痛科专科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检测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够直观地检测出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诊断方式。
在医学领域,温度的微小变化往往隐藏着疾病的蛛丝马迹。红外热像图技术正是通过捕捉这些微小的温度变化,来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诊断出症状的早期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宝贵的诊断信息。此外,红外热像图还能有效判断病变的性质。不同的疾病往往会导致人体局部温度的异常升高或降低,而这些变化在红外热像图中都会得到清晰的反映。这使得医生能够根据图像的细节,对病变的性质进行准确的判断。在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红外热像图的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文献节选:邓燕霞,梁芳,张志海,等.红外热像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评定及疗效评定中的应用价值[J].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与讨论。文章内的配图仅为示意图,且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