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图定位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红外热像图定位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疼痛性疾病,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发点形成。多见于中老年人,腰背部为好发部位,是引起腰背痛、颈肩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常见病因。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或加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感染、出血、晕针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中需要一种既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又能安全的有效治疗方法。高巍巍等将红外热图定位与冲击波疗法进行有机结合,精确定位、靶向治疗,为有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临床实践中找出一条新思路。
用红外热像诊断技术,具体方法为: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45%~70%,室内面积约1.5m×3m,保持室内空气稳定无对流,避免风直接吹至检查部位以及受检者与摄像头之间。受检者进工作室,休息并站立15~20min,使身体温度稳定,有汗水者需等皮肤干燥后方能进行摄像。仪器扫描患者疼痛部位,图像经计算处理后,打印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红外热像图上由高温到低温对应的颜色依次为白、深红、红、浅红、黄、绿、浅绿、浅蓝、深蓝和黑色。测量疼痛部位与周围正常皮肤温度差异,找出所有患者局部高温区域,确定激痛点(见图1)。用冲击波在激痛点的位置给予治疗。能量范围为1.5~2.5bar,频率为12~15Hz,冲击波的次数2000~4000次,每周一次。
采用红外热像图精准定位配合冲击波疗法,治疗过程快捷、有效、无副作用。此法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显著减轻患者不适。治疗后,红外热像图显示的激痛点明显消失,显现出卓越的治疗效果,见图2 。
图1 红外热像图的激痛点定位
图2 治疗后红外热像图
人体某处组织细胞发生结构或功能改变时,该区域的细胞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病变组织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出现温差变化,红外热像技术可将一些细微的温差变化,通过人体温度分布的彩色图像形式显示出来,从而生成“人体疼痛图谱”即红外热像图,进而实现疼痛的可视化 ,以便能够直观地分析出身体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
冲击波治疗利用冲击波的直接机械冲击效应,以及由空化作用间接产生的机械效应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局部痛觉神经感受器过度刺激降低神经敏感性,减少和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最终达到缓解和接触疼痛的目的。将红外热像图及冲击波二者有机的结合,既能明确疼痛的准确部位,又能针对该部位进行有效的冲击波治疗,能够体现安全、有效、无创伤精确的临床治疗特色 。
——文献节选:高巍巍,邹德生,王伍超,等.红外热像图定位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与讨论。文章内的配图仅为示意图,且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