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图定位冲击波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肌筋膜炎
红外热像图定位冲击波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亦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纤维组织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症除了多发生在颈肩腰背部外,也会发生在四肢等活动频繁的肌肉群。
红外热像图技术利用不同颜色显示体表温度的直观图像反映体表温度的分布,具有高灵敏度、安全性及操作简便等功能影像优点,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尤其是在疼痛管理和疾病治疗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急性腰部肌筋膜炎这一常见病症而言,其发病机理与局部温度变化紧密相关,因此红外热像图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观察手段。目前,国内有相关研究显示利用红外热像图技术定位肌筋膜炎的主要致病部位,并以此引导冲击波治疗,显著提高了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疗效。然而,对于该治疗方法的长期随访评估,尤其是通过红外热像图技术的疗效评价,尚无文献报道。乔保光等为填补这一空白,通过观察急性腰部肌筋膜炎病人在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红外热像图平均温度的变化,来评价其长期随访疗效。
(1)红外线热成像检查方法:使用医用红外热像仪对病人进行检查。检查室室温维持在22~24℃,空气无对流、无阳光直接照射。受检者前1天晚上禁止吸烟、饮酒等,检查前充分暴露后定位扫描区域,于安静状态下休息15min 后进行检查,检测定位区域局部体表平均温度。所有纳入病人均在入院以及末次治疗后1周、1月、6月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
(2)体外冲击波治疗:病人取仰卧位,放松腰部肌肉,参照红外热像图定位激痛点方法确定激痛点,记号笔做标记,涂抹耦合剂,用冲击波治疗枪对激痛点进行治疗。手柄压力中度,冲击频率5Hz,压强在1.5~2.5bar 之间,压强逐渐增加,冲击2000~4000次脉冲,每5天1次,共治疗5次。
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应用于急性腰部肌筋膜炎病人的治疗,从治疗效果分析,冲击波治疗急性发作的腰部肌筋膜炎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红外热成像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通过持续追踪病人的红外热像图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辅助手段。
在人体内部,每个组织细胞都承担着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任务。当这些细胞发生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时,其代谢活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微妙的代谢差异会进一步导致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出现温差。这种温差虽然微小,但却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标志。此时,红外热像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捕捉并解析这些细微的温差变化。通过捕捉人体表面散发出的红外辐射,该技术能够将这些温差变化转化为人体温度分布的彩色图像。这种图像以独特的色彩编码形式,展示了人体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生成了所谓的“人体疼痛图谱”,即红外热像图。这一图像的形成过程,就像是对人体进行一次微观的“热扫描”。它不仅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人体各部分的温度变化,更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病变组织的位置和范围。这使得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文献节选:乔保光,王燕敏,赵欢,等.红外热像图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急性腰部肌筋膜炎的疗效评价[J].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与讨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提供智慧云平台服务的医用红外热像仪采用低噪声非制冷红外机芯、高性能红外镜头,性能优异的成像处理电路和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具备启动快速、成像质量优异、测温精准等特点,检测过程中无辐射、不接触人体、安全、快捷,并以不同的颜色分布显示。用于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分布并提供红外热像图。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